首页
宁波市海曙区船埠巷112号
0574-87322598
0574-87332568
325400

致敬新时代·奋斗温商路:湖北温商苦练内功谋求转型升级

点击:394时间: 2018-10-23 14:18:06

 温州网讯

卖得最多的商品是皮鞋、服装、低压电器;经营模式大体是跑市场、布网络、建商城……

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,在外温商的生意往往都是这些“老三样”。然而,时代在进步,市场在发展,温州人的生意也在不断拓展与升级。

日前,记者走访湖北武汉、十堰等地的温商群体发现,除了商贸、地产、印刷、机电等“传统”领域,不少温商也涉足科技、文化、医疗、新零售、新能源、新型建筑等产业。更为可贵的是,原先处于产业中下游的一些温商,通过苦练内功,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,成功实现转型升级。

金献新:从推销校服到开办名校

人物名片:金献新,1970年出生,永嘉人,未来实验(武汉)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湖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、武汉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。

今年9月,新投用的武汉光谷十一小学(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光谷分校)迎来了300名新生。为该校输出师资、管理及校园文化的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团队由温商金献新一手创建。

1990年,金献新来到武汉。因为家里从事校服生产,他理所应当地做起营销工作。在跑销售的过程中,他敏锐地发现新商机,开始在教育产业链上进行延伸,先后成立后勤配送、电教仪器和实验室设备销售安装等几家公司。

因常年和学校打交道,金献新建立了深厚的人脉资源。2000年,当地一所小学想扩张而又缺乏资金时,校长第一个想到了金献新。由此,他开始了合作办学的道路并打响品牌。目前,他创办的湖北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已拥有3个校区,4500多名学生。在搜狐教育板块,一篇总阅读数超900万的“入学攻略”这样介绍这所学校——每个校区都是热门,教学质量高,家长都要排队报名。

这样的评价,一点都不为过。金献新的助理透露说:“我们学校从不对外招生,学生几乎都是挤破脑袋想进来。由于因为小班化名额有限,每每到了招生季,金总都要陷入‘幸福的烦恼’之中。”

记者了解到,湖北籍的一位奥运体操冠军就慕名把孩子送到了金献新的学校就读,并且专门在附近买了房子陪伴孩子。

金献新告诉记者,他们对生源有着严格的要求,不仅面试学生,还要面试家长,这样既能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家长对待家庭教育的态度,也是为了考察家长是否认可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,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。

近年来,武昌实验寄宿小学致力于国际化教育,在湖北省首创“国际课程实验班”,聘任英国、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家的文教专家,选用的英国本土教材由国家课程教材管理部门专门从英国引进,在湖北仅此一家。金献新介绍说,学校与英国的克鲁克小学、朗利小学,新加坡的美雅小学、日本的住吉小学等多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,成为武汉市和湖北省开放办学和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。

多年的坚持和努力,让武昌实验寄宿小学这块招牌越来越亮,不仅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注意,也吸引了当地政府的目光。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光谷分校就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尝试,并将高位嫁接、委托管理作为推动当地教育优质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。

“这一模式简单来讲就是政府提供硬件,把学校建好之后,由我们出品牌、出管理,按照人头进行成本测算。对政府来讲,通过购买服务可以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,实现‘新校即名校’;而对于运营方来说,也可以减轻投入,扩大品牌影响力,是一个双赢的结果。”金献新介绍,除了光谷分校,其他学校也有意愿引进这一模式。目前,黄鹤楼脚下的一所40多亩的学校已经进入装修阶段,计划明年开学。

对于未来的发展,金献新有更大的筹谋。去年11月27日,第三批新民营经济招商大会·全球温州商会专场在武汉举行。会上,由金献新执掌的武汉鑫思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武汉市洪山区签约,拟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约200亩的“武汉鑫思维教育产业园”,计划打造武汉市首个集国际学校、师生培训、课程研发、学术交流、后勤服务为一体的教育全产业链基地。教育产业园一期将建设占地100亩的未来实验国际学校,学制从小学到高中,可容纳2000多名学生,预计后年开始招生。

金献新表示,武汉这几年发展很快,每年新流入的人口都在30万人以上,对教育资源的需求非常大。因此,“接下去三年时间,我们的重心依然是在武汉,继续把根基打得更加稳固。等时机成熟,再走出湖北,布局全国。作为温州人,我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”。 

陈柔先:从“门外汉”到标牌业龙头

人物名片:陈柔先,苍南人,武汉华力达标牌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湖北省女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、武汉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、苍南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。

酷暑盛夏,她在滚烫的铁轨旁勘查现场,凉鞋被烫化满脚起泡;冰天雪地,她拿着自己的产品做展示,一脚踩空掉进雪坑摔成骨裂……从商21年,最让陈柔先记忆深刻的不是那些高光时刻,而是创业过程中的一些“囧事”。

高中没毕业,陈柔先便进入父亲的电器厂帮忙,掌管财务。后来,因为生意走下坡路,陈柔先便想着转型。“我听一个朋友说,有一批老乡在外面做标牌生意,貌似还不错。”

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虽然此前从没有接触过标牌行业,但陈柔先决定试一试。她翻开中国地图,在上面做了许多记号,并最终圈出了武汉。“因为武汉是中部最大的城市,又是全国铁路枢纽,我觉得发展空间比较好。”

1997年,25岁的陈柔先只身来到武汉,在武昌老火车站对面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店面,开始了创业之路。因为入行晚,面对复杂的招投标程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,她接连败下阵来。每当上门推荐产品吃了闭门羹,她都会躲起来偷偷抹眼泪。但哭过之后,因为自己的“犟脾气”,又会迎难而上。

在不断被拒绝之后,陈柔先坚持用堵门的“土办法”。“铁路管理部门的人上班早,而且不坐班,开完早会就去一线,所以我每天天不亮就拿着产品等在门口”。

足足守了半个月,她的举动终于引起一位分管局长的注意,问她“是不是要反映什么问题?”

陈柔先说明来意后,这位局长被她的坚持所感动,答应把产品寄给国家铁路部门进行质量鉴定。

经过几周的等待,陈柔先如愿拿到了质量合格证书,正式“入行”成为竞争者之一。为了在行业立足,陈柔先简直成了“拼命三娘”,每当接下一个订单,她会不厌其烦地去勘查现场,以期产品的匹配度达到最高。

2009年,武汉至广州高铁开通在即,标牌企业都盯上了这块大蛋糕,想在第一时间抢占高铁标牌的制高点。

陈柔先不愿意错失先机,冒着近40℃的高温去沿线考察。“烈日暴晒下,铁轨旁的石子路烫得冒烟。半个小时不到,我的凉鞋被烤得变形,满脚走出水泡,痛得就像针扎一样。”

陈柔先说,行外人觉得铁路标牌很简单,实则很有技术含量,特别是高铁沿线产品。“以前我们的原材料依赖于进口,成本很高,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。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,重金组建人才团队,坚持自己搞研发。现在,我们的产品已经可以和进口的平起平坐,甚至更好。”

正是一次次的现场走访和不断地研发,陈柔先攻克了高铁标牌的多个难题。即便是在高铁300公里的时速下,路边的标牌依然能保持“纹丝不动”。“人无我有”的优势,让陈柔先的公司声名鹊起,各地高铁订单纷至沓来。

2012年冬,陈柔先受邀参加哈尔滨至大连高铁标牌招投标,却意外铩羽而归。“哈尔滨高铁路段的天气十分恶劣,夜间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℃,还伴有大风。产品试用后,没几天就冻裂了。”

陈柔先偏不信邪,半年间十几次往返哈尔滨和武汉,与技术人员在雪地里不断测试标牌质量。

一天凌晨,陈柔先搭了一辆出租车独自去看现场。“气温零下几十度,我穿着普通冬衣和薄靴就去了。司机说太危险,坚持不让我下车。我只好跟她约定,如果10分钟没回来,就来救我。”

积雪很厚,踩下去没到膝盖,走了没几分钟,陈柔先的腿就被冻僵了。“头脑是清醒的,但脚完全不听使唤,定在那里。”亏得那位“的哥”比较仗义,将她救了出去。

最终,在更换了多种材料和黏合剂后,产品终于达标。谁料,在进行产品展示时,陈柔先一脚踩空掉进雪坑,被诊断为骨裂,三个月无法下地。

陈柔先超乎常人的努力把华力达带到了铁路标牌顶尖序列,其高铁标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也跻身全国前列,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,中铁一局至中铁二十五局等多家国有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。同时,还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优秀供应商的殊荣,企业营收也突破亿元大关。

陈庆丰:从卖眼镜到眼视光专家

人物名片:陈庆丰,1975年出生,瑞安人,湖北视佳医眼科视光集团企业总经理,高级眼科视光师(国家一级),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,湖北省预防医学会视力健康专委委员,湖北科技学院产业教授。

  日常行头是一身白大褂,说话喜欢旁征博引,业余爱好写书法。看到这样的描述,很难让人把陈庆丰与温商这个身份挂上钩。从销售眼镜到专家型企业家,陈庆丰的转型之路已经走了20多年。

  日前,记者在武汉视佳医眼科中心专家诊室见到了陈庆丰。这间诊室原是杂物间,他专门让人腾出来,当作个人诊室。与一般诊室不同,里面除不少先进仪器外,还有一张书桌和一个“百宝箱”。

  陈庆丰打开“百宝箱”,里面是各种小玩意儿,有棒棒糖、吸盘式挡眼罩、小猪佩奇手指玩偶……

  “这些物品有的是在网上花几元钱买的,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,非常好用。”陈庆丰说,“对待一些小患者,不能用成人思维,更不能用命令式的口吻。”

  爱琢磨,是陈庆丰事业成功的一个诀窍。

  1994年,高中毕业的陈庆丰跟随哥哥到湖北广水开眼镜店。初入商场,他便遭遇“水土不服”。“进价15元的水晶石眼镜,竟标价2000元。顾客问100元卖不卖,我们说考虑考虑,最后装作很不情愿地卖给对方。这不是骗子的行径吗?”陈庆丰对低买高卖的眼镜销售模式并不认同。于是,他不再搭理店里生意,转而写字、吹笛、看书,排解心中苦闷。

  一天,陈庆丰在书店里看到一本《眼与眼镜学》,翻阅之后才发现:“原来,小小的眼镜里面竟藏着这么多学问!”

  “那时,没有专门的验光仪器,配镜只能靠插片。我从书里得知一种叫‘检影镜’的仪器,就跟手电筒一样,一照就可以知道近视度数。我赶紧到市场上找,结果没找到。于是,我就按照书上的原理,自己找材料做了一个。”陈庆丰说,当初很多做眼镜生意的人医学常识匮乏,甚至从没听说过什么叫散光。“我也是从书中得知,并自制了一张散光表。”

  这些小发明给顾客带去更好的服务,陈庆丰因此成了“专业”的代名词。此后,陈庆丰每开一家新店,都门庭若市。在别的门店还在拼装修、拼价格时,陈庆丰已经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。

  不过,陈庆丰清醒地认识到,“我国近视发病率这么高,单靠卖眼镜并不能解决问题。一定要融入医学元素,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,也让自己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”

  因此,陈庆丰创立了视佳医品牌。但他深感专业知识的匮乏,给自己带来的束缚,于是自学考取了专科和眼视光本科文凭,又在华中科技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,取得硕士学位。此后,他又花六年时间研修心理学,成为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。

  “眼睛就像长在树上的苹果,医治苹果只是治标,治本在树干。”在陈庆丰看来,近视不只是眼睛的问题。为此,他首创“人文眼视光诊疗模式”,除了“眼视光诊疗”,还辅以“近视行为学矫正”和“近视心理学咨询”等人文服务,使近视真正做到可防、可控、可矫、可治。

  在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,任何行业都脱离不了技术创新。作为一名资深的“技术控”,陈庆丰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多媒体弱视治疗仪及网上诊疗系统。该诊疗系统捆绑微信服务号,可以实现在线预约、病历查询、复查提醒、医生点评等功能。

  经过20多年的发展,“视佳医”品牌在湖北省已拥有28家视光中心,6家眼科医疗机构,1所职业培训学校,员工近400名,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眼科视光机构之一。2017年6月,上市公司“欧普康视”对武汉视佳医眼科门诊有限公司进行增资,从而持有其51%的股权。

  对于这一合作模式,陈庆丰坦言,“我做企业不拘风格,更加不会为了个人面子而拖累公司前进的步伐。跟欧普康视合作可以使公司的发展更加规范健康,员工福利体系更加完善,何乐而不为呢!”

  按照陈庆丰的规划,视佳医品牌将在五年内实现湖北省覆盖,然后再布局全国。

  施晓微:从白领到建筑业“女神”

人物名片:施晓微,瑞安人,北京安达信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、湖北安信聚睿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浙江优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、襄阳市温州商会副会长。

  “我蛮幸运的,创业中没有那么多的辛酸史。”施晓微的这句开场白,将她乐观的个性展露无遗。于是不难理解,她为什么放弃“铁饭碗”,投身到充满挑战的建筑行业。

  1999年,施晓微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后,没有选择回家乡,而是进入了湖北省襄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工作。一直到2007年“下海”前,施晓微一直生活在“框框里”,不知经商为何物,“甚至不知道有温州商会这个组织”。

  2007年,在北京从事建筑结构改造加固的亲戚欲拓展外地市场,问施晓微有无兴趣帮忙。对“朝九晚五”的生活略感厌倦的施晓微未经深思熟虑,便一头扎进了这个行当。

  施晓微的第一单业务,有不少运气成分。毫无经验的她直愣愣地找到甲方,甲方让她去找总包,然后业务就成了。“可能是个误会,甲方以为我跟总包说好了,总包以为我跟甲方有关系。”施晓微笑道。

  当然,运气总不会常伴左右。施晓微去对接业务时,也曾被人当成业务员轰出去,让她“找老板过来”!这样的经历并不让她沮丧,只是有点哭笑不得。

  毋庸置疑的是,创业让施晓微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作为一位知性美女,她平常喜欢看书、品咖啡、练瑜伽,不太为生活所累;但自从下海之后,她摇身一变成了“女汉子”,平常戴着安全帽,手拿施工图纸,奔忙于各个建筑工地。

  施晓微说,创业之后她才感觉到,“温州人”这三个字就像一个符号,无形中让她多了一份韧劲,也无形中让生意伙伴对她产生信任,给她的事业带来莫大帮助。